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雙方為同等責任,肇事方車輛修理費可以要求受害方承擔嗎?
五問交通事故責任與處理
一、責任認定書能要求對方付修車費嗎?
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在司法審判中起關鍵作用。法院判決賠償金額時,通常參照認定書劃分的責任比例。根據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73條,交警部門需要勘查現場,收集證據后出具認定書。這份文件會寫明事故經過,分析原因,明確雙方責任,并送達當事人。
但責任認定書不等于賠償判決書。事故雙方都是機動車的情況下,若被認定同等責任,修車費需要按責任比例分擔。例如修車費總計1萬元,雙方各承擔5000元。若一方已通過保險獲得全額賠付,就不能再要求對方分攤費用。
二、事故現場應該怎么做?
發生事故后,司機必須立即停車。如果有人受傷,要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,同時聯系交警。移動傷員時要標記原始位置,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協助保護現場。
沒有人員傷亡的情況下,雙方對事故原因無爭議,可以拍照留存證據后撤離現場。然后自行協商賠償事宜,或到快速處理中心辦理。若對責任認定有分歧,要立即報警等候交警處理。
僅造成輕微車損且事實清楚的,法律強制要求先撤離現場。這樣可以避免交通堵塞,之后通過保險渠道解決賠償問題。拒不撤離造成擁堵的,交警可對雙方進行處罰。
三、賠償責任怎么劃分?
所有機動車都必須購買交強險。事故損失首先由保險公司在保額內賠付。超過保額的部分,按責任劃分處理。
機動車之間的事故,全責方承擔超額部分。雙方都有責任的,按過錯比例分攤。比如主次責任按7:3分擔,同等責任各承擔50%。
機動車與非機動車、行人發生事故,賠償規則不同。只要非機動車方無過錯,機動車需全額賠償。若能證明非機動車方有過錯,可適當減輕機動車責任,但最低仍需承擔10%賠償。例外情況是行人故意碰撞車輛,機動車無需賠償。
四、哪些情況需要特別注意?
電動自行車事故要重點注意身份認定。時速超25公里或重量超55公斤的,可能被認定為機動車,改變責任劃分。改裝車輛發生事故,保險公司可能拒賠改裝部分損失。
特殊天氣導致的事故,責任認定會更復雜。比如暴雨導致剎車失靈,需要專業機構鑒定車輛狀況。道路缺陷引發事故,養護單位可能要承擔連帶責任。
五、保險理賠要注意什么?
事故后48小時內必須報險,超時可能影響理賠。維修車輛要選擇保險公司指定的4S店,否則易產生定損爭議。醫療費用報銷需要提供完整病歷和用藥清單,自費藥品不在賠付范圍。
傷殘鑒定要在治療終結后及時辦理,不同傷殘等級對應不同賠償標準。誤工費需要單位出具收入證明,自由職業者按行業平均工資計算。營養費、護理費要有醫院出具的證明文件。
遇到保險拒賠情況,可向銀保監會投訴或提起訴訟。重大傷亡事故建議聘請專業律師,訴訟時效為事故發生日起三年。賠償協議簽訂前要仔細核對項目,一次性賠償協議簽署后不能再追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