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虛假鑒定被查出的法律后果有哪些_交通偽證如何處理
五問交通鑒定違規行為
一、做假鑒定會面臨什么處罰?
根據司法部規定,鑒定機構或鑒定人提供虛假證明文件,司法部門會給予三個月到一年的停業處罰。如果后果嚴重,鑒定機構會被撤銷資質。鑒定人故意做假鑒定并觸犯刑法的,司法機關會追究他們的刑事責任。
《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》第三十條列出了六種違規情形。比如因失職造成當事人重大損失、使用虛假材料騙取資格、拒絕出庭作證、故意出具假報告等。出現這些情況,省級司法部門會視情節輕重,給予三個月到一年的停業處罰或撤銷資格。構成刑事犯罪的,要移交司法機關處理。
二、什么情況構成虛假鑒定犯罪?
鑒定人員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才會被追責。第一是存在主觀故意,明知報告不實仍堅持出具。第二是實施了偽造證據的行為,比如篡改檢測數據、虛構事實等。第三是造成嚴重后果,比如導致冤假錯案、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人身傷害。
某地曾發生典型案例。交通事故中,鑒定人員收受車主賄賂,將重傷鑒定改為輕傷。案件再審時被發現,最終鑒定人員以偽證罪被判刑。這個案例說明,司法機關對鑒定造假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。
三、受害方如何申請重新鑒定?
當事人對原鑒定結果有異議時,可以申請重新鑒定。法律要求必須選擇與原鑒定機構不同的新機構。在特殊情況下,經各方同意,原機構可以指定其他鑒定人重新辦理。選擇高信譽度的鑒定機構,能有效降低重新鑒定概率。
不同機構出具矛盾結論時,一般采信資質等級更高的機構結果。例如省級機構結論優先于市級機構。法律限定重新鑒定只能申請一次,且辦理時限與原鑒定相同。某車主對車輛損傷鑒定不滿,申請省級機構復核后成功推翻原結論,就是典型案例。
四、重新鑒定要注意哪些問題?
申請時要準備完整材料,包括原鑒定報告、異議說明和相關證據。選擇鑒定機構時,要核實其資質范圍和業務能力。現場參與鑒定過程時,要注意監督操作規范性。
某案件當事人因未提供完整維修記錄,導致重新鑒定失敗。這提醒我們證據完整性至關重要。另一起案例中,申請人發現鑒定設備未按時校準,及時提出后改換了機構。這些經驗值得借鑒。
五、如何防范鑒定風險?
委托鑒定前要核實機構資質,可通過司法部門官網查詢注冊信息。簽訂書面協議時,要明確鑒定項目、時限和違約責任。對于關鍵環節,建議全程錄音錄像或邀請第三方見證。
某物流公司在重大事故鑒定中,聘請專業律師全程參與,確保了鑒定程序合法。還有當事人通過購買鑒定責任險,有效轉嫁了風險。這些做法都值得參考。出現爭議時,要及時向司法行政機關投訴或尋求法律救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