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事故責任怎樣認定_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怎么賠償
一、交通事故責任的核心概念
交通事故責任是交警部門查清事故原因后,根據法律對事故參與人作出的結論。這個結論包含兩層意思:第一是判斷有沒有責任,第二是確定責任大小。比如司機闖紅燈撞人,首先要確定司機是否有責任,然后要看這個行為對事故影響有多大。
二、責任認定的三大基礎
法律規定交警部門必須根據兩個關鍵點來判定責任:當事人行為對事故的影響程度,以及當事人過錯的嚴重程度。比如貨車超載導致剎車失靈撞車,超載行為直接引發事故,這就屬于重大過錯。
因果關系是責任認定的首要標準。如果當事人行為與事故沒有直接聯系,哪怕有違法行為也不用擔責。比如司機雖然無證駕駛,但事故是對方醉駕追尾造成的,這時無證駕駛與事故無關。
過錯程度分為兩種類型:客觀過錯是明顯違反法規的行為,主觀過錯是司機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。比如司機邊開車邊玩手機屬于主觀過錯,而超速行駛屬于客觀過錯。
三、責任劃分的四種類型
法律規定交通事故責任分為四類:
1. 全責:一方單獨導致事故,如司機闖紅燈撞人
2. 主責:過錯較大的一方,如超速70%的貨車司機
3. 同責:雙方過錯相當,如兩車同時違規變道
4. 次責:過錯較小的一方,如行人輕微闖紅燈
特殊情況處理規則:
- 逃逸者默認全責,除非能證明對方有過錯
- 故意破壞現場者全責
- 無法認定責任時按公平原則處理
四、認定責任的五個步驟
第一步判斷因果關系。要確認違法行為與事故的直接聯系,比如酒駕直接導致車輛失控,就是直接因果關系。
第二步分析過錯程度。比較各方過錯大小,比如司機超速30%和行人闖紅燈,通常認為司機過錯更嚴重。
第三步應用路權原則。路權包含通行權和先行權:
- 通行權:在指定區域通行的權利,比如機動車道歸汽車使用
- 先行權:優先通行的權利,比如轉彎車要讓直行車
第四步考慮安全義務。即使有路權也要確保安全,比如綠燈通行時也要注意觀察行人。
第五步處理特殊情形:
1. 多車事故按各方過錯比例劃分
2. 意外事故各方無責
3. 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不賠償
五、常見爭議處理要點
電動車事故要特別注意:
- 超標電動車按機動車管理
- 混行道路要注意觀察盲區
- 逆行電動車要承擔主要責任
賠償調解技巧:
1. 先確定責任比例再談賠償
2. 收集完整證據鏈(監控、剎車痕等)
3. 傷殘鑒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
保險理賠注意事項:
- 事故后48小時內要報案
- 私了協議可能影響保險賠付
- 精神損失費需法院判決才賠
責任認定書異議處理:
1. 收到認定書3日內申請復核
2. 提供新證據要附說明材料
3. 復核只能申請一次
典型案例分析:
案例1:A車變道剮蹭B車。因A車未打轉向燈負全責。
案例2:行人闖紅燈被撞,司機超速擔主責。因雙方都有過錯,但超速危害更大。
案例3:雨天路滑追尾,后車未保持車距擔全責。天氣因素不減輕責任。